绍兴第二医院医护人员抢救杭州“7·5公交纵火案”伤员纪实
2014年7月5日下午5时,杭州一辆7路公交车途经东坡路与庆春路交叉口时车内起火燃烧,事故造成30多人受伤。事故发生第二天,绍兴第二医院当即派出一支由1名医生与2名护士组成的紧急支援队赶往杭州增援。整整21天的救治后,几名医护人员于7月26日返回绍兴。回味在杭州支援的一幕幕,医护人员颇多感慨,感动于伤烧病人的勇敢,感动于生命的美好。
医生:伤员如此勇敢,我们怎能放弃
绍兴第二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孟朝晖和两名骨干护士王慧琴、郑素红是最先赶往杭州参加救援的。“因为不熟悉流程,也不清楚病人的烧伤情况,第一天去心里有些忐忑。”孟医生回忆,去之前想象过病人的病情应该比较严重,一到,还是被吓到,“如此大面积的烧伤还有大批病人都是呼吸道烧伤是真的没有想到。”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孟医生早没了上下班的概念,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事,更让他感受到生命很珍贵,也真的很脆弱。“我们只能用最少的时间来适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孟医生说。
让孟医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计量学院的张老师。他是在访友回家的途中经历的这一场劫难。孟医生说,张老师是麻醉医师口中谈论得最多的病人,因为他知性、勇敢。这位有48%烧伤的病人竟然每次换药都忍住剧痛;为了尽快恢复手功能,每次都活动到双手出血还在坚持,这一切勇敢的举动都感动着孟医生。“如此勇敢,我们怎么能放弃?”
之后的两星期,烧伤科的另外两位医生张水良和刘文阳也先后赶到杭州支援。不单是病人的勇敢感动着医生,浙二医院全院动员的场景也感动着张水良。“每个医生都很认真负责,强度是自己医院的2—3倍,还有一些医生为了病人四五天不回家,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理由说辛苦?”张医生说,从到杭州第一天,就能感觉到整个医院对这次救治的重视,ICU、呼吸科、烧伤科……各个科室都相互帮助,资源跟进,甚至请来了心理医生为家属、病人作心理咨询,众志成城,所有医生都在为病人们努力。
最后一位前往浙二医院的医生刘文阳深感这次经历难以忘怀。“本以为后面的两星期情况会有所好转,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每天加班加点连续2—3台手术,给烧伤病人换药下来腰酸背痛超负荷工作运转。”但刘医生告诉记者,虽然很辛苦,可每当看到病人们强烈的求生欲望,他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护士:每天工作14小时,几乎累趴下
不仅医生的工作强度让人受不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更长、更累。20天的工作,每天工作时间达14小时,补液、抗感染、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到,每天累到几乎快要趴下。尽管如此,看着病人们一天天好起来,作为护士的王慧琴和郑素红的辛苦也算得到了回报。
“第一天听到我负责的病人仲丽波说话,我的心里太激动了。”仲丽波是王慧琴负责护理的病人中第一个可以开口说话的。这个全身火焰烧伤25%伴吸入性损伤的北方女子,在整个治疗中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坚强。7月21日是事故发生后的第15天,这一天,仲丽波拔管,拔管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你们,辛苦了!”每一个字都哽咽着说出,当即感动了王慧琴。“看到他们一天天的康复,你会突然觉得生命真的很美好。”
在浙二医院的20天工作中,也让另一位护士郑素红体会到了“大爱”。郑素红接管的两个女病人,一个是刚结束高考的小姑娘,另一位是有一个7岁孩子的女博士。这两位病人看似柔弱却很坚强,她们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对社会产生厌憎,她们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关心着、爱护着她们。“经历了这一天,你会觉得这个社会还是拥有很多的‘大爱’。”郑素红说。
(本报记者 曹梦婕 通讯员 卢晓媛)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