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唐欧杉主任医师主持的课题《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及成银宏主任医师主持的课题《低位房间隔起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房颤的临床应用》均通过了省级专家组的鉴定。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课题组通过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P)组143例,对照组71例进行研究。采用全血焦磷酸测序法测定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基因型,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指标。结果显示:CSFP组携带T等位基因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T等位基因可能是CSFP发病的危险因素;CSFP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CSFP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CSFP。该课题组共发表文章2篇,其中一篇《Relationship between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 polymorphism and the 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发表在SCI期刊《Coronary Artery Disease》杂志上,其影响因子1.302。
《低位房间隔起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房颤的临床应用》课题组通过对伴有阵发性房颤的病窦综合症患者48例进行研究,植入DDD永久起搏器,将心房主动导线固定于低位右心房间隔,48例成功,1例发生脱位。观察起搏前后P波宽度(Pmax)、P波离散度(Pd)及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结果显示:通过X线影像学与起搏心电图P波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心房间隔起搏,可提高植入成功率;低位房间隔起搏能缩短Pmax、Pd;与术前相比,减少房内阻滞患者阵发性房颤发作。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两项研究成果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