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日至28日,我们一行10人有幸赴台进行为期17天的护理业务学习交流。其中有两周在嘉义基督教医院深入学习,之后还参访了长庚医院、万芳医院。对台湾医院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深受启迪,也学到了一些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做法。现将有关见闻及感想介绍如下:
一、总体印象。
台湾医院重视服务,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突出人性化和科学化,便民服务设施齐全,处处体现细腻温馨的人文关怀。医院环境优美、整洁、舒适,布局简洁明了,就医流程合理,制度齐全、规范,可操作性强。台湾民众富有奉献精神,医院处处可见志工的身影。
二、护理工作与特色服务。
1、采用DEN排班模式。类似APN班。病房护理人员除怀孕、产后一年内固定白班以外,其他人员都实行DEN 8小时3班制,床护比一般在1:0.45左右,一般白班6人,晚班4人,夜班3人,一月一调班。病房排班每月排一次,护理人员如有自己的计划安排,大的班别需提前半年预约,确保照护患者的持续性、整体性。书记由非护理人员承担,负责记账、办理出入院。台湾护士要做的事情很多,除了基础护理以外,每天的病情评估必须很全面,如心内科的护士上班都带着听诊器等,以便治疗结束后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检和评估,及时判断病情变化。
2、详尽的交接班。采用ISBAR交班模式,每班护士都会提前到班了解病人情况,病人出现任何一点变化,都要问其“所以然”,接班护士接班后会复述所接重点病例,交班护士再次补充。基础护理工作更提倡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家属的照护能力,以协助、指导为主。
3、高效的护理信息系统。可准确收集照护异常指标,大幅提升护理时间与事件管理效率;能立即主动告知护理异常状态;可实时完整提供护理作业流程且迅速完成交班;依据照护套餐进行照护及观察提醒;能协助正确执行医嘱,提醒给药;能根据医嘱查询药物作用、形状等,查询相关技术操作规范。
4、指标化的质量管理。台湾的护理品质管理中对监测项目采取了指标阈值控制法,即对不同的监测项目设定不同的阈值,并以此作为控制临床护理质量的依据,一旦某项监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超出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启动相应后续纠错程序,直至达标。护理部每年拟定全院品质指标监测计划,其制定的依据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必须监测的项目如跌倒、压疮的发生率;二是上一年度指标控制不理想的项目;三是分析上一年度频发的护理不良事件继而新增相应的监测项目。
各科室在护理部品管监测指标中选择与本专科密切相关的项目,再结合专科特点制定本科室须特别监测的项目,这样就形成了科室的品质指标监测计划。在计划中,对每个监测项目的依据资料、阈值、监测频率、指标分析方法及检查的标准都会有详细的说明,接下来就以此计划定期检查分析和反馈改进。每一次检查后,检查者会给出评值结果(通过/不通过),若有单项稽核项目超出阈值范围,则须后续复查。在检查过程中,护理部并非将阈值作为唯一监控手段,其更加注重对未通过项目纠错过程的监控,即针对某项未通过监测项目的PDCA改进流程。有的高危科室甚至采用红、黄、绿灯的形式将科室重点监测项目的指标公布在科室醒目处,以此来提醒医护人员重视这些问题。台湾各医院各个部门普遍使用品管圈等工具进行质量管理。各家医院贴满了一年来开展品管圈的成果汇报海报。
5、严密的护士进阶制度。护理人员的职级分为N1,N2,N3,N4,医院配置护理人员数量为:N1占30%,N2占40%,N3占20%,N4占10%。每位护士从工作起即进行1年培训才能进级为N1护士,此后每年继续专业培训考试取得N2、N3资格,N3时即加入教学能力、专案写作的培训。考取N4资格时护士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一方面向行政方面发展就去考副护理长、护理长;另一方面向专科发展就去考专科护士。
三、完善的病人出院准备服务。
对所有住院病人从患者入院开始就进行出院准备服务评估,对符合条件者作出出院准备服务计划。出院准备服务计划是医疗照护过程中,评估患者在出院后仍需持续医疗照护服务时,医院医疗团队人员会依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提供有计划的协助,让病患及家属能尽早学会照护技能,做好各项回家准备,或顺利转至另一个照护环境,以确保病患得到适当的、持续的照护。病人入院后出院准备专责护理师与主护护士(责任护士)一起对照出院准备后续照顾需求筛检表24小时内对病人进行筛检,对病人的慢性疾病史、病情、生活自理情况、康复、家庭等各方面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根据患者总体情况决定受案,在咨询系统上点击需要请求会诊的人员,相应人员(营养师、复健师、药师、社工师等)便会收到手机短信通知,24小时内到病人身边。
四、借鉴与感想。
外出交流学习到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也不只是一种具体的方法,更是一种观念的碰撞,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切实有效的行动。非常感谢医院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针对自身、科室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可以改善的方面有很多,初步设想为:
自身方面:1、改变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用感恩的心对待工作;2、病区保持安静,说话声音要控制,从自身做起,影响他人;3、进行赏识教育,遇到事情先分析原因,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整改;4、提高沟通技巧,做好科室及病友的情绪管理;5、根据护理部敏感指标监控项目,落实科室敏感指标的监测;6、进行科室年度工作计划时,做到计划的细化及可衡量性;7、教育培训之后的反馈。
科室方面:1、控制呼叫铃的声音及呼叫次数,查房时间段统一关闭电视机,工作人员做到说话轻柔,步伐轻盈,保持病区安静环境;2、健康教育的细化及多样化,拟增加幻灯片与录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介入术相关健康宣教;3、做好科室5S管理,调整部分柜子的格局,加强耗材的管理,进行科室一次性耗材基数设置;4、做好病人隐私保护,尽量避免男女同室,入院告知书里增加男女同室相关选择及告知;5、科室配备老花镜、助行器,每年组织1—2次的病友亲善活动;6、逐步推行钢针“零容忍”,提升住院患者输液安全。
用爱多走一里路,希望能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带动和影响我们的团队,一起为二院更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