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在临床工作中持续应用并取得拓展
患者陈女士,44岁,因反复左侧臀部及左下肢酸痛、不适,偶有麻木,去市区某大医院就诊,经检查后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对症治疗,但未见好转。今年春节前后腰背酸痛及左侧臀部及左下肢酸痛更加明显,前来我院门诊,经医生体检及MRI检查,发现胸腰段椎管内长有2颗椎管内神经肿瘤,经人介绍前往绍兴第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骨科专家谢垒处。
谢院长详细询问了病史,仔细作了体格检查,并认真阅读了MRI,诊断为胸腰椎椎管内多发性肿瘤,以良性为可能,且肿瘤已严重压迫脊髓表面,如不及时手术治疗,有可能造成脊髓损伤,二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失禁,后果不堪设想。患者及家人经商量后决定住院,请求谢院长为她进行手术。
住院后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准备手术,但困难出现了,椎管内肿瘤一个在胸12椎体后方,另一个在腰1腰2椎体之间,一个偏左,另一个偏右,手术方案如何制定?是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行椎管内肿瘤摘除术呢?还是行保留后方棘突、椎板复合体行椎管内肿瘤摘除术呢?前者手术方便,但患者需要牺牲至少2个节段的椎体附件,术后椎管后方完全缺失,远期脊柱稳定性会下降,不稳滑移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后者手术要求较高,需要将后方棘突、椎板复合体掀起,打开椎管,摘除肿瘤,然后回植棘突、椎板复合体,以保证脊柱稳定性、完整性及连续性,这一手术在上海、北京,甚至国外的专家都不是常规开展,经过与患者及家人的反复沟通,患者及家属选择了后者,谢院长也欣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要知道谢院长刚刚获得2014年绍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课题正是这个项目。
3月3日下午,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谢院长的医疗手术团队采用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手术技术---微型高速磨钻将胸12、腰1棘突椎板复合体二侧切开、掀起,显露椎管,打开硬脊膜囊,顺利找到一左一右的2颗肿瘤,予以完整切除,缝合硬脊膜囊,回植胸12、腰1棘突椎板复合体,在椎板关节突间用小钢板予以固定,即刻恢复椎管的完整性、稳定性及连续性。麻醉清醒后患者二下肢活动、感觉均正常。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谢院长针对原发性椎管内良性肿瘤易误诊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长达15年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针对传统的椎管内肿瘤切除方法具有创伤大、后遗症多等缺点,设想一种既能切除肿瘤,又能维持脊柱稳定性、完整性及连续性的方法,慢慢在脑海里形成,并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于2004年成功开展了第一例棘突椎板复合体掀起、腰4椎管内神经鞘瘤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手术,大大提高了他的自信心,之后相继在颈椎、胸椎及胸腰段开展这一手术,并由当时的椎板咬骨钳减压改为目前微型高速磨钻开槽加压、肿瘤切除术;由当时的丝线固定改为目前的微型钢板固定,极大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也诞生了科研硕果。
目前这一手术方法在脊柱伤病中也得到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