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工作,履职尽责的医生
———记耳鼻喉科 赵礼君
一口浓重的诸暨口音,快言快语;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上,透露出睿智和胆魄;行事走路风风呼呼,传递着他的处事风格,干练利落。他就是绍兴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医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医师赵礼君。
尽管跨出医科大学的校门已经23年,但学生时经常映入眼帘、飘入耳中的“救死扶伤、无私奉献” 8个字却一直萦绕在脑海,常记在心里,多年的医师经历使他深深体会到这两句话不仅仅是鼓舞人心的口号,“医生”这个称号更是赋予了赵礼君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心工作方能履职尽责。
学医数年,行医多年,他没有厌恶嫌弃自己的职业,更多的是一份热爱,并用心经营好这份职业。他始终认为:面对将生命托付给自己的患者,选择了医生,就选择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多年来一直坚持穿梭在门急诊、病房、体检和手术室,坚持一线值班。特别是危重病患急需抢救时,他总是牺牲自我,付出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作为代价,去抢救别人的生命,去换取他人的健康。耳鼻咽喉科的急诊来势汹汹,有时遇到的急诊与人们概念中的耳鼻喉科大相径庭。前几年一个下午,120救护车接来一位被刀砍伤的患者,气管断开,双侧颈部大血管砍断,人已奄奄一息,此刻送杭州上级医院明显已经来不及了。面对如此棘手的患者,是收住还是转院或是放弃,对赵礼君来说无疑是一场考验,行医20年这样的场面还是首次遇到,确实心里也没把握,死在手术台上的概率太高了,到时也许又会有后患。但当听到家属一声声求救的呼声,一双双乞求的眼光,眼前这位年青的生命将瞬间消逝。如果搏一下,也许还有生还的希望,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顿生勇气,最后凭着多年的临床积累和胆魄,赵礼君果敢地决定立即送手术室进行手术,在旁的同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手术一直持续到晚上,经过二个多小时的耐心、细仔、大胆的手术,终于将气管、血管进行对接缝合,让病人找回生的希望,把患者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当听到这位病人手术成功的消息,同事们都为赵礼君的勇于担当和娴熟的技术而感叹。在耳鼻喉科遇到汹险急诊也非偶尔,每当此时赵礼君和他的团队成员都是积极努力,淡定面对,小儿气管异物、头颈部复合伤、外伤致假性动脉瘤破裂等一个个急诊经他及科室同仁的积极努力,用心抢救,都能化险为夷,让病人再展笑容。
再见,一般是与朋友分别或送客人时常用的礼节语,但在医院里却不常使用,考虑到一是病人有忌讳,二是医生希望病人健康,不用再来,自然就不会再见。前几年有个韩国在绍兴经商的中年患者,被诊断为喉部恶性肿瘤,在赵礼君这边就诊时,赵主任一再劝他回韩国手术,患者不肯,说就请你帮我做吧,我相信中国医生的技术。在他鼓励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赵主任的信任。三年后他再度来到二院,拉着赵主任的手说:他的几个熟人患同样的病人,都是在韩国动的手术。比他手术早的、迟的都不在世了,他依然活着,而且生活得很好。相信我们还会再相见的。赵主任说虽然医生的职业让我们不便说“再见”这样的客套话,但每当再见我曾经医治过的患者高兴而来的情景,能为解除他人痛苦而得到心灵抚慰,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因此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说一声 ‘再见’或挥手示意一下,那都是对病人友好、祝福的象征。”
赵礼君从事耳鼻咽喉专业已经23年,临床经验丰富,在病人中有很好的口碑。同时还要带领整个科室团队开展教学、科研。还始终那么精神抖擞,时常会被人问:“看你每天这么忙,精神状态竞这么好,不觉得累吗? ”他说:“医生的职业就是这样的,看到病人能满意而归,心就满足了。”话虽不多,但却折射出他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赵礼君: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