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你好,昨晚睡得怎么样?” “护士长,我就是有点紧张和担心,所以睡得不是很踏实。” “阿姨,你不用紧张,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乳腺疾病治疗已经很成熟了,像你这种情况在我们科室是常见病,不用太担心,我们会帮助你的。” 这是绍兴第二医院蓝丝带心理援助志愿队成员和一位乳腺癌患者之间的对话。 像这样的“拉家常式”的对话,自从有了蓝丝带心理志愿者队伍后,时常可以在该院肿瘤外科听到。 病人终于接受乳腺癌根治术 “又来看我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前两天,包阿姨看到钟小华护士长又去看望,不禁满脸笑容。说完感谢的话,包阿姨和护士长聊起了第四期化疗的日子、注意事项等细节,彼此显得很信任。 怎么能不熟呢?包阿姨自从被确诊乳腺癌起,麻醉手术、多次化疗这一步步走下来,一直都是钟小华等人以志愿者身份在跟进,提供心理干预。 得知自己得了乳腺癌,包阿姨一度情绪不稳。刚开始住院时,她虽然话不多,但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特别高,让护士们很费劲。后来,责任护士景红娟和钟小华护士长、手术室护士、麻醉师等人积极介入。经过多次沟通,包阿姨终于说出了心里话。“这乳房都切掉了,还是女人吗?万一切了乳房,病还是没好,怎么办?我不想治了。” 就怕患者不说心里话。这时,医护人员给出了很多理解和支持,她们耐心地听她倾诉,适时地给予关心和安慰。经过多次沟通和疏导,包阿姨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明显减轻了。手术时,也是平时跟进的手术室护士长郭华芹、麻醉科主任陈公锦对她全程陪护,使她的精神明显得到了放松。 最后,包阿姨终于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在谈及自己的疾病时主动要求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对医护人员的各项医嘱也非常配合。 志愿者用休息时间去付出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是医院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内容。”二院院长助理盛冬娟是“蓝丝带心理援助志愿队”的发起人,她告诉记者,对手术、创伤病人提供心理安抚,利于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让病人更好配合治疗、达到身心康复。 今年9月份,在她倡导下,蓝丝带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正式成立,并以乳腺癌病人为切入点,提供心理援助。 目前,来自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手术室、麻醉科等科室近20位医护人员已成为固定志愿者。考虑到医护人员本身工作比较忙,现在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很多都是利用他们的休息时间。 记者了解到,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乳腺癌患者从入院那刻开始接受心理介入,为患者提供持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悲观和绝望的情绪,帮助患者平稳渡过麻醉、手术、化疗及放疗的过程,并以乐观的生活态度重新回归社会。 爱在左,同情在右…… 在采访中,一位护士告诉记者,医护人员说的一些暖心话,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很平常,但是对于一个即将手术的肿瘤患者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不难想象,乳腺癌患者,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疾病,会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刺激反应,手术破坏的形体和后续治疗的毒副反应,使她们更迫切需要心理支持来完成治疗和平复内心。 截至目前,二院提供的“蓝丝带心理援助志愿队”自成立以来,已为近10名患者提供帮助。 “这算是一个试水吧,我们先从乳腺癌患者作为切入口,慢慢积累经验,以后条件成熟了,就推广到全院。”盛冬娟告诉记者,参与这个项目的医护人员都很上心。由于目前提供的帮助以心理干预为主,一些护士学习劲头更高了,不仅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学习培训班,还报考了心理咨询师。团队也不定期开会讨论,总结分享前期的心得。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是悲哀。”冰心的话,或许就是二院所有“蓝丝带”的共同心愿吧。 (本报记者 叶红 通讯员 金玉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