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促进


OAK NEWS
感冒后谨防中耳炎
      在耳鼻喉科门诊,时常会接诊一些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会有一部分人合并出现耳部的闷堵感和听力下降的症状。
     通过专科检查可以发现,这部分患者的鼓膜变得向内凹陷,颜色也由原来的珍珠灰色变成了琥珀色或是橘红色,这说明在我们的中耳腔内充满了液体,这种情况叫做分泌性中耳炎。
      为什么感冒后会得分泌性中耳炎?

      感冒以后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与耳朵中的重要结构——咽鼓管有关系。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一个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吞咽的时候,将气体输送到中耳部,保持我们中耳气压的平衡。

     感冒的时候,咽鼓管这个地方的炎症会造成黏膜的水肿,导致气体的运输出现障碍,久而久之,中耳就会出现负压,进而产生渗出的现象,我们管它叫做分泌性中耳炎。

      在分泌性中耳炎出现的早期,通常要用喷鼻子的药物或者是黏膜收缩的药物,使鼻腔炎症消退,保持鼻腔黏膜通畅,咽鼓管的黏膜水肿消退,中耳的压力就会恢复了。
      如果用药后仍来好转该想么办?
     如果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程持续3~4周,依然没有好转,就需要采取措施,将这部分积水排出。大家在生活中都有经验,如果一个瓶子或者是一个罐子密封过紧,我们需要把瓶口撬开一点,让外界的气体进去,这样瓶盖才能打开。
     而针对分泌性中耳炎,其实原理也是一样的。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时候,医生通过鼓膜穿刺的方法,把鼓膜扎一个小洞,将里面的液体抽出来。同时,外界的空气也可以通过这个小孔进去,中耳压力就可以得到平衡。
     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康复
     分泌性中耳炎积水排出以后,可以用捏鼻鼓气的方法。
      捏住鼻子,将气体向耳朵“顶”出去,来帮助中耳气体压力恢复。同时,还需要预防感冒,及时去除鼻咽口咽相关阻塞因素。
      大家还要注意,如果是顽固性且反复多次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一定要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完善鼻咽部的检查,以排除鼻咽部肿瘤继发导致的情况。

地址:绍兴市延安路123号 总机:0575-88055555 备案号: 浙ICP备09026471号-1 邮箱: © 2019 版权所有:绍兴第二医院 All Right Reservde. 网页设计:汇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