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陈女士停经,骨密度明显下降(5年中平均每年下降1%)。医生建议她接受绝经激素治疗,但她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未接受治疗。近期来复查,发现近1年中骨密度迅速下降(约5%)。
并非一定要到骨折局才想到测骨密度
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其初期常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是随着骨量的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的持续破坏,患者可出现疼痛、驼背,并容易在跌倒、用力,甚至咳嗽等情况下发生骨折。很多人是在骨折后做骨密度检查,才发现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
目前,很多学者建议女性在40岁后就要定期检测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以及时了解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并在骨密度出现快速下降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并非一定要到绝经后才想到采取干预措施
很多女性往往要到绝经后才想到防治骨质疏松,其实40岁以后女性如果出现月经周期明显改变,常提示其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丢失增快。如果陈女士在45岁月经周期出现明显改变后,及时采取干预治疗,其骨质就不会丢失这么多。
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的干预措施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干预。基础措施包括均衡膳食、规律运动、补充钙和维生素D(每天摄入钙1000毫克、维生素D600国际单位);药物治疗可选择绝经激素治疗,以补充外源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其他联合应用的性激素),不愿意接受绝经激素治疗的女性可选择双膦酸盐类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