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牙源性囊肿多发生于青壮年,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牙源性囊肿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而非牙源性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其症状与牙源性囊肿大致相似。除此之外,主要还有以下特征:
牙齿病变
囊肿若波及邻牙,骨质吸收后会使牙发生移位、松动与倾斜。
“乒乓球”感
襄肿若发展到更大时,表面骨质变得极薄,按压时会有“乒乓球”质感。
继发感染
若有继发感染,则出现炎症现象,患者通常会感觉胀痛、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复视
上颌骨的囊肿可侵入鼻腔及上颌窦而使眼球受到压迫,影响视力,产生复视。
· 骨折
当下颌囊肿发展过大,骨质损坏过多时,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
如何治疗“颌骨囊肿”
手术治疗
手术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根管治疗
牙源性囊肿通常是由牙齿根尖周病引起的,在手术治疗前进行相关牙齿的根管治疗可以有效去除根管内的炎症,并做到彻底消毒。颌骨囊肿如伴有感染还需配合药物治疗。需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颌骨囊肿”
对于颌骨囊肿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由于颌骨囊肿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常常会被患者忽视,因此做好口腔预防保健尤为重要。X线片或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检查)对颌骨囊肿的诊断均有较大帮助,有异常症状者,应尽早就医,进行摄片检查;无症状者,尤其是青少年,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掌握口腔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