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门诊听到病人这样的抱怨:我也没觉得怎么不舒服,为什么说我肾脏不好?其实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早期都没什么特别症状,往往只有乏力不适、容易感冒等表现。据报道,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10%,已有100多万尿毒症病人要靠透析生存,且发病率正逐年增长。为什么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会这么高呢,这还得从肾脏的基本功能谈起。
肾脏可以排出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即生成尿液;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骨骼的强壮;促进红细胞的生成;调节血压;调节人体正常代谢。
我们的身体像一座庞大的城市,肾脏是这座城市里一个24小时工作的“清洁工”,每天负责清除大量的垃圾和废物,通过输尿管、膀胱、尿道这样一个“下水道”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来。一旦这个“清洁工”停止了工作,身体里的垃圾就没人收拾。当垃圾越积越多时,人会渐渐出现厌食、乏力、失眠、恶心、呕吐、脚肿等症状。这种情况,医学上就叫做肾功能衰竭,老话“尿毒症”。
透析,其实也简单
当出现肾功能不全,加上治疗不彻底时,最终的结果是尿毒症,肾脏失去了大部分功能,只能求助于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三种方法。
但由于肾源缺乏,很多患者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血透和腹透各有其特色,血透需要每周来医院的血透中心2~3次,通过动静脉插管将透析液注入,将小分子毒素排出。血透在发达国家可以在家里进行,但需要严格的培训和抗感染措施,我国目前还不能做到。
而腹透可以在家里进行,不影响工作和学习,所以,“居家腹膜透析”已经在国内慢性肾病患者中盛行起来,较血透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冯女士就是很好的例子,刚患尿毒症时,仿佛整个天都要塌下来了,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腹膜透析,10余年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可以居家透析,较少影响工作、生活,和丈夫一起努力,共同经营着一份小事业,还把女儿培养进了北京大学。
洗肚子就是洗肾
腹膜透析俗称“洗肚子”,是透析治疗中运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许多晚期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以此作为长期治疗,存活率与血液透析基本相同。目前,国际医学界已将腹膜透析作为尿毒症(特别是早期尿毒症)的首选治疗方案。在墨西哥和中国香港等地,约有80%的尿毒症患者接受的是腹膜透析治疗。腹膜透析就是把一种称为“腹透液”的特制液体,通过一条“腹透管”灌进腹腔,即利用自己身体中像筛子一样的腹膜来净化血液,可以在家里进行。白天每隔4至8小时换一次液,每次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月只需去医院就诊1至2次。
除了腹部有无法纠正的机械性缺陷,如疝气、膀胱外翻等,腹透特别适用于下列患者:尚有残余尿量,期望保存残余肾脏功能者;期望能保持自由的生活者;年轻或期望能够继续工作、上学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患者,居住地离医院较远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