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动态 - 新闻中心


OAK NEWS
肠子也会“急性心肌梗死”
    家住城南的沈先生中午喝着老酒,吃着自己做的酥鱼,蛮“乐胃”的吃了一顿午餐,可是下午突然出现剧烈的腹痛,家人急忙送到医院,当时测量血压很高,达到200/120MMHG,于是给他做了心电图、腹部B超、CT等检查,就是查不出腹痛原因。到了晚上,沈先生的腹痛进一步加重,给他控制血压、胃肠减压及对症治疗都不能缓解,消化内科医生立即进行科室讨论,通过追问病史、仔细查体,考虑沈先生有可能得的是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也就是说肠子得了“急性心肌梗死”,马上给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沈先生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形成,远端缺血改变,立即予以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沈先生的腹痛得以缓解。
    肠子得了“急性心肌梗死”大家可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笔者为此询问了绍兴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沈哲主任。
    其实,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的供血冠状动脉出现了“堵塞”引起的,而这种情况也会出现人体其他脏器,如出现在脑血管就是“脑梗死”,出现在肠道就是“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前面沈先生遇到就是这种情况。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肠系膜上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消失,导致肠壁肌肉功能障碍,肠急性缺血、坏死,病情极其凶险,病死率极高。本病发病急骤,突发剧烈腹痛,伴有频繁呕吐。初期时腹痛症状和体征不相符,腹痛剧烈而腹部体征轻微。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腹胀、脉数无力、唇绀、指端青紫、皮肤湿凉等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形成原因有多方面。
    沈先生出现的情况,与他患有高血压多年,血压控制不理想,同时饮食不注意有关。他经常食用“酒”“油炸食品”使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粥样斑块堆积,血管“变脆”,长期高血压冲击,使内皮出现破损,血液从破口里冲入血管的内膜和外膜间,从而造成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改变,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肠道缺血坏死,进一步会危及生命。
    这类疾病虽然是少见病,但近年来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大家吃得太好、太饱,动的太少引起,沈主任提醒:要防止这种病的发生,就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检测血压、血管、血脂等情况。
 
地址:绍兴市延安路123号 总机:0575-88055555 备案号: 浙ICP备09026471号-1 邮箱: © 2019 版权所有:绍兴第二医院 All Right Reservde. 网页设计:汇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