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医院动态 - 新闻中心


OAK NEWS
血糖怕“高”更怕“低”

家坐堂

  本期坐堂专家          王爱芳

  □观点:1.低血糖的危害不可低估;

  2.老年人的血糖不用控制得太严格。

  低血糖差点要了她的命

  糖尿病患者往往害怕血糖高,却很少意识到血糖过低带来的危害。事实上,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今年75岁的李大妈,患糖尿病多年,一直在口服降糖药,平时偶尔自测一下血糖,基本正常,虽然她有时会觉得很饿,但从没去医院仔细检查。几天前因感冒胃口不佳,每天只吃1-2餐饭,而且饭量减少,但糖尿病药照吃不误,结果一天下午午睡后,家人发现她一直未醒,全身大汗,呼之不应,拨120后送到本院急诊科。经血糖检测,发现只有0.8mmo/L,马上给她静脉推注50%葡萄糖,并同时静滴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她才逐渐苏醒。如果没有家人的及时发现,低血糖可能就让李大姐永远“睡”过去了。

  众多原因可导致血糖低

  临床上把血糖水平降得过低或下降速度过快所产生的症状,叫“低血糖反应”。造成低血糖的原因以饮食方面为主,一般与吃得太少导致能量摄入不足、没有按时进餐、空腹运动等有关。也有一些患者是因为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剂量过大,或服药时间不当;或当糖尿病患者的肠胃出现一定问题,如胃口差,或腹泻等影响消化吸收,也会导致低血糖反应。另有一些患者自认为中药降糖比较安全,就自己去药房买点降糖药吃,其实某些宣称纯中药的糖尿病药品或保健品中也添加降糖西药成分,这样患者叠加服用多种药物后就有可能发生降糖过度出现低血糖反应。

  此外,平时临床中也经常会碰到个别患者年龄已超70岁,但仍要求空腹血糖降到5mmol/l以下,如餐后2小时血糖一旦超过8mmol/l,就认为血糖控制差,甚至自己加大药量;还有一些患者血糖已经达到良好,仍自行加用胰岛素,结果导致低血糖。

  低血糖的危害有多大

  很多人误认为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的疾病,血糖低一点总比高好。其实,低血糖比高血糖凶险得多。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低血糖对人体的“摧残”则可能在短暂的几个小时内发生,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打击。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或合并有心脑血管病变者,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塞,反复低血糖轻则致记忆力减退,重则可致老年痴呆,持续未得到纠正的低血糖还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如昏迷甚至死亡。

  控制血糖因人而异

  目前我们强调血糖控制需要个体化,强化降糖也要因人而异。辨证强化降糖更符合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这种辨证理念就是既要使血糖保持在理想水平,同时又要有效避免低血糖和减少延缓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如何降糖,具体来说,第一,对于初诊患者和无并发症的患者来说,通过强化降糖使血糖控制在正常值或接近正常值,从而解决高血糖带来的糖毒性问题,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第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65岁以上的患者,需要慎重考虑强化降糖。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血糖不能控制得太严格,目标值宜比正常值稍高一些。第三,处于其他年龄阶段,但患有心脑血管等多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血糖控制不是唯一指标,降低血糖的同时要兼顾并发症,尤应注意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眼底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第四,糖尿病儿童的血糖波动相对更大一些,对降糖药及胰岛素比较敏感,这一群体也需慎重应用强化降糖。第五,妊娠糖尿病患者如果一味强调血糖达标,易出现低血糖,不仅会对母体造成伤害,对胎儿的伤害更是不可逆的。

  外出随带两件宝

  预防低血糖,患者不仅需要合理饮食。运动,遵从医嘱定时、定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定期复查,检测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有些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可来院做动态血糖检测,对血糖进行72小时实时动态监控,全面了解整体血糖状况。

  在这里,笔者提醒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两件“宝物”:一件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所患疾病名称、用药情况、家庭住址、电话等,它可提供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患者在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诊断和治疗;另一件是“应急食品”,如饼干、面包或糖果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危及生命。

  (作者王爱芳系绍兴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地址:绍兴市延安路123号 总机:0575-88055555 备案号: 浙ICP备090264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753号
© 2025 版权所有:绍兴第二医院 All Right Reservde. 技术支持:汇聚堂